中國風是中國動畫的特質
來源 :中國動漫產業網
核心提示 :“一年四季在於春 ,動漫春天在杭州 。”這是中國動畫學會會長餘培俠在2014年中國國際動漫節期間說的一句話,而今年 ,他在此基礎上又補了一句“動漫的春風又綠紹興城”——因為今年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首次在浙江紹興設立了主題為“中國風動畫影視創作與發展”的分論壇會場 。
“一年四季在於春 ,動漫春天在杭州 。”這是中國動畫學會會長餘培俠在2014年中國國際動漫節期間說的一句話 ,而今年 ,他在此基礎上又補了一句“動漫的春風又綠紹興城”——因為今年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首次在浙江紹興設立了主題為“中國風動畫影視創作與發展”的分論壇會場 。
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紹興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也是著名的水鄉 、橋鄉 、酒鄉 、書法之鄉 、名士之鄉 ,文化古跡有蘭亭 、禹陵 、魯迅故裏 、沈園 、周恩來祖居 、秋瑾故居等,相關名人軼事常見諸文章 ,而與“紹興”二字直接相連 、在口耳相傳中流轉的故事則屬於“師爺”這一群體 。如今 ,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元素陸續和動漫搭上了關係 ,產生了動畫作品《少年師爺》和《漢字小精靈》 ,以其“中國風”迎來了杭州的動漫春風 。
中國風是中國動畫的特質
當人們將動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時 ,常會有“動畫跨國界”“國際化語言”一類的說法 ,那麽如何看待動畫影視作品裏的中國風 ?“有必要而且重要 。”浙江大學動漫遊戲中心主任盤劍說 。他從兩個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 :“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 ,中國風實際上是中國動畫獨有的 、能區別於其他民族和國家動畫的特點和魅力 ,體現在內容上則是表達民族精神 、民族生活 、民族文化 。從文化傳播角度來看 ,動畫作品不僅具有審美功能 ,還具備文化傳播功能 ,如果我們的動畫作品不具備中國的文化和精神 ,那它們就不能實現文化傳播功能 ,無從傳播中國文化 ,因此 ,提倡中國風尤為重要 。”
“無論從動畫創作還是產業發展來看 ,中國風都是中國動畫走向品牌化 、國際化的必要元素 。”餘培俠表示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其獨特魅力 ,作為一個成熟的動畫藝術工作者 ,我們應該對個人的藝術風格 、世界觀 、價值觀有所追求 ,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別人的東西 。”言畢 ,他更強調“中國風是中國動畫的品牌之一” 。
這一說法正契合了紹興人丁立清的動漫開拓之舉 。大約10年前 ,已在服裝業小有所成的丁立清萌生了將紹興曆史文化與現代動漫結合起來的想法 ,談到當年的轉型選擇 ,丁立清體現出了一個商人的商業直覺 、一個紹興人對故鄉的熱愛以及一個父親對孩子的關愛 。“那時勞動力和環境成本的增加讓我感覺服裝企業可能不會走很遠 ,另一方麵 ,我能感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 ,但一直沒想好做什麽 、怎麽做 ,直到有一天陪兒子看動畫片《貓和老鼠》 ,讓我忽然產生了做動畫的念頭 。”
2006年 ,丁立清多了一個新身份——浙江特立宙動畫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開始不斷找人喝茶 、聊天 ,試圖從人文薈萃的紹興曆史文化中尋找一個適合動漫創作的題材 ,最終 ,落到了“師爺”身上 。“師爺是明清時代盛行的 、為各級地方行政官署或大家族服務的幕僚 ,曆史上紹興出的師爺最多 ,有‘無紹不成衙’之說 。”丁立清認為傳統師爺是老頭兒形象不適合拍動畫片 ,於是給其加上了“少年”當前綴 。8年後 ,《少年師爺》已完成電視動畫10部 、260集以及動畫電影一部 ,多次獲得獎項 ,被國家漢辦選中在全球孔子學院數字圖書館播映 ,版權出口至英國 、新西蘭 、烏拉圭 、丹麥等國 。
題材之外 ,形式上也應體現中國風
《少年師爺》被餘培俠形容為“具有中國風 、民族情 、紹興味” ,從電視動畫到動畫電影是對中國風的進一步演繹 。“每一部史上留名的動畫都有其獨特之處 ,有的是人物形象親民可愛 ,有的是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有的是題材風格別具一格 。”餘培俠認為 ,當下的動畫創作要講求中國故事 、中國畫風 ,傳承民族文化 。
針對動畫影視作品說起中國風時 ,人們的第一反應一般是“民族的” ,表現對象是民族生活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這是從內容方麵對中國風進行描述 ,界定其具體內容和特征 。”盤劍說 ,“其實 ,中國風不僅是內容 ,也指形式 ,而目前中國風的缺失更多的是在後者 ,是形式上的缺失 。”
在盤劍看來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動畫的特征首先表現在形式上 ,其次才是形式帶出的相關內容 ,因此 ,從這個意義上說 ,真正的中國風動畫不能僅僅停留在表現民族生活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同時還必須考慮用什麽樣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來體現 。“倡導中國風動畫影視創作的最終目的是建立起動畫藝術對整個動漫產業的價值貢獻體係 ,這在過去曾經有過 ,那時叫中國學派 。”盤劍認為 。
1926年 ,中國攝製了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 ,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 。“到明年正好是90周年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逐漸形成的中國學派的代表作 ,到《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在世界上的融合發展與影響 ,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曆史告訴中國動畫 ,要想做強做大 ,必須依托一個最具生命力的元素 ,那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餘培俠說 ,依托傳統文化不是照抄 ,創作的時候需要時刻加入新時代元素 ,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點 ,做出真正的中國風作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 ,勾畫當代人的所思所想 。
中國風動畫創作有兩條路徑
若以地域文化為標簽進行識別 ,會發現中國風動畫作品在各地均有分布 ,如江蘇昆山的《粉墨寶貝》 、安徽合肥的《黑臉大包公》等 。對此類在內容或形式上具有明顯中國風的動漫作品 ,餘培俠認為能實現兩個效益 :一是可以給傳統產業帶來新的附加值 ,如《少年師爺》 ,其形象一旦成為動畫明星 ,就具有了號召力 ,可以開發授權市場;二是社會效益 ,中國風動畫對於提升中國動畫自信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
由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師生花費四五年時間創作的動畫電影《夢幻列車》正符合上述第二點——該片獲得2015年美國舊金山電影金像獎電影節“優秀動畫片大獎” 、入圍今年希臘雅典國際動畫電影節和德國慕尼黑獨立電影節 、在西班牙馬德裏國際電影節獲四項大獎提名……但是 ,當它作為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開幕式影片 ,“由10個獨立短片組成 ,采用水彩畫 、電腦繪圖和現場拍攝三種創作方式”等亮點 ,並沒有引起當天觀影人士的太大興趣 。
“這部影片涵蓋了多種風格 ,反映了中國的生活內容 ,音樂都是民族化的 ,可以說是從藝術角度探討中國風動畫創作的好案例 ,但它進入影院 ,票房可能會很不理想 。”盤劍說 。他認為這種中國風動畫作品追求的並不是票房 ,而在於作品本身對藝術創造多種可能性的探索 。“這個多種可能性將來可以為商業電影所采納 ,成為創意源頭 ,推動商業電影發展 。”餘培俠也認為 ,作為文化傳播 、傳承的一種媒介 ,中國風動畫的作品價值不在於吸引多少票房和多高收視率 ,而在於讓觀眾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探知當代的精神世界 。
“中國風動畫創作可以有兩種模式 :一是適合在高校進行的藝術片創作模式 ,一是嚐試市場開拓的商業片創作模式 。”盤劍認為 。顯然 ,特立宙所做的屬於後者——推出了紹興首部動畫電影 ,為此 ,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何俊傑將《少年師爺》稱為“紹興文化產業又一個新的啟程” ,期待其有好的市場表現。